非遗保护新动态
2019年12月9日至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4届常会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办。本届委员会共通过了35个新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并将5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增加了2个列入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
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0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高达3154个。
数量上位居前列的非遗代表项目,一方面既是我国东方传统的技艺和文明的多样展现,一方面也昭示着我国也正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非遗文化亟待保护。对现代许多人而言,传统的非遗文化是美人如花隔云端,面容姣好却如梦似幻,始终罩着一层薄纱,总让人难窥其真容。
吴川三绝之花桥
融合海洋文化特色
粤西传统文化“高光再现”
中国的文化意识在觉醒,但非遗文化在逐步得到重视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时代坚冰”:当我们步入快速发展的城市之中,在现代化的“高速路”上疾驰狂奔,适应着快节奏与粗糙的生活方式,不知何时起已经将传统非遗文化遗落在了身后,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传统文化撞上新时代难以走向传承,但也有些极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在时代的融合下拥抱新变化,高光再现!
在中国南海之滨的大地上,形成了一片三面环海的独特地貌——雷州半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缘和历史原因,成为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海味”浓郁的粤西文化。
人龙舞
其中粤西地区又以湛江港城的非遗文化尤为著名:人龙舞、调顺网龙舞、傩舞、年例、飘色游神、泥塑、走花桥等为代表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与人文以自古以来的海洋文化的开放和包容融合了各个地区的特色,经过融合和演变,如今已成为粤西人民用以祈求平安吉祥、促进人们凝聚的文化现象和习俗特征。
吴川三绝之飘色
而其中尤以年例为“重头戏”代表,作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年例”,是粤西地区以宗亲文化为纽带,集祭祀、游艺、筵席为一体,酬谢天地、祖先,祈愿祝福的一项民俗活动,是一个独特而盛大的传统文化节日。
吴川三绝之泥塑
近年来,随着鼎龙湾连续四年举办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的发展,年例的传承也似乎找到了表达的通道和呈现——多次登陆央视报道及全球传播,让年例文化走出国门。在全球多元文化潮流下,粤西传统文化在一步步融入世界文化,让新时代下的年轻人拾起原本已渐渐失去了的那种热情和喜爱。
拥抱新变化
非遗传承融合新文旅IP
千万年来,我们长养在这片东方土地,祖祖辈辈积累下的经验和智慧,使得生命与文明流传至今。从抵御威胁,到扎根生活,再到萌发信仰、追求艺术,时间带给我们太多宝藏,而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展现,正是我们对祖辈精神文明的唤醒。
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准确找到并紧紧抓住文化的核心价值,让大众看到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让它重新回到大众。
独具海洋特征的粤西非遗文化,正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和方式,向年轻化、时尚化转型,“非遗+文旅”便是一条活化路径,在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内,陈列的石狗雕塑、搭建的花桥陈设等,让非遗文化融入景区,融于生活的一景一目。
泥塑、木刻画、飘色、雷剧、傩舞、人龙舞等众多粤西非遗文化通过重新设定的场景,将活化的非遗传承有机植入文旅融合场景,丰富了文化旅游内涵和体验的实践路径,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定制化,成为传播和产品整合的新途径,这便是鼎龙集团对粤西非遗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演绎与再创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活化、传承非遗文化,不断拓展非遗文化的外延下,赋予其以新的时代内涵。
传承的新延续
文化内核的自我升华
鼎龙集团即将举办第五届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粤西非遗文化在这里依旧生生不息,以新的姿态新的变化融合时代。当传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而变成了可以触摸、感同身受的日常生活,当冰冷的物件有了“温度”,传统的粤西非遗文化就有了新的延续形式,也完成了一次文化内核的自我升华。
我们始终相信,即便千年时光流转,总也抛不开那份骨子里对传统美学眷恋与执着,经世而昌荣,我们因热爱而同行,因深爱而坚持。
鼎龙湾第五届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即将盛大启动,期待与你同怀一份向往,等候一场传统与新潮融合的文化盛宴,盼望一场东方文化的觉醒之旅。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