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当年《E.T》引爆的雅达利危机,到《星战前线2》被钉在耻辱柱上的视频被踩记录,授权游戏有时就像挥之不去的幽灵,附身在那些或贪得无厌或技不如人的宿主身上。
所谓授权游戏,常见形式为影视、动漫改编、真实系体育游戏等,由版权方委托,或者是游戏厂商购买版权后展开游戏具体的开发工作,其最大的卖点往往在于授权内容本身的号召力可以吸引到了大量爱好者投入到游戏的互动形式当中。
甲方提供版权,乙方负责开发,是授权类游戏的常见形式
随着游戏产品类型的不断细分,授权类作品按照开发成本、游戏品质、内容运营和用户需求慢慢形成了自己有别于原生游戏的独特生态,最直观的例子就是《FIFA足球》和《实况足球》虽同为足球年货,品质也各有千秋,但前者凭借更加全面的真实球队和球员授权(以及由此获得的宣传优势),在销量上早已甩开后者。
难怪有人开玩笑说,除了服务好系列老玩家以外,《实况》坚持下去的最大价值就是不要让足球游戏出现篮球那样的垄断局面。接下来,咱们就从最近饱受争议的《NBA2K20》说起,聊聊授权游戏在越发让玩家感到无奈的同时,依然值得我们期待的救赎之光。
你为小姐姐氪金,我给黑叔叔充钱
而在《NBA2K》系列近年来大力宣传的MT模式——这个由开发组Visual Concepts将NBA品牌价值和球迷文化进行高效变现的模式里,通过模拟球星卡拆包这种球迷和玩家们都已经再熟悉不过的方式,当打之年的现役球员和流金岁月的经典明星被当成氪金素材加以售卖。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