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19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拉开帷幕。展会上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300家企业带来了,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技。
在这个充满“未来感”的展会上,传递出一个更加明显的信号:在“智造”的纽带作用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过去略显笨重的制造企业徐工集团,利用自主开发的“汉云”平台,不仅让生产变得高效轻盈,还转而为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而以零售为主的苏宁,则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数据,主动开启生产线,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产品。
在角色的互换中,对各方企业来说,全新一轮的合作与竞争已经开启。
“硬核”制造企业 转战“云”服务
有人说,过去的制造业靠电,未来的制造业靠数据。
在被数据环绕的智能制造大会上,有一种“未来已来”的感觉。
“硬核”制造企业徐工集团,正依靠数据,让自己的流水线变得更加柔性。全长240米的生产线,能日产各类起重机40台,年运行里程近2000公里,而这一切都是10台永不疲倦的焊接机器人,在闪转腾挪中完成的。
在展会现场,徐工解密了这条全球第一的重型机械智能化生产线的大脑——“汉云”。徐工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汉云”,能在云端对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的参数设定、设备状况、质量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调整。
推荐阅读:旗龙网